材料一 2009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有着“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密切联系。
材料二 闽台两地语言相通、民俗相近,随着“大三通”成为现实,两岸文化交流与互访也越来越多。近两年两岸以妈祖文化、客家文化、闽南文化、闽王、关帝、陈靖姑等为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以其丰富的内容、精彩的形式有力地推动、深化了闽台文化的交融,增进了闽台两地民众的情谊。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蒂固,台湾文化也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
(1)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中华文化与台湾文化的关系。
(2)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为两岸文化进一步交流与发展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快速融入全球的转型期,社会意识多元、多样、多变,道德文化、价值观问题日渐突出。为化解国內社会矛盾,弘扬正气,维护社会和谐提供強大的思想支持,提高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概括,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材料二: 中共广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指出,我们着力围绕科学发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出一系列破解科学发展难题的创新思路和工作举措,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大会首次提出“幸福导向型产业”概念,提出大力发展健康服务、节能环保、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幸福导向型产业,引导转型升级的方向。
材料三: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谈到当前经济形势,既充分肯定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的态势,也要看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他希望广东继续在改革开放中发挥窗口作用,试验作用、排头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再添新动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说明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谈谈你对广东提出大力发展幸福导向型产业理念的理解。
(3)结合材料三,从“矛盾观”出发,谈谈你对习近平对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内容的理解。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兴旺的强大力量和精神支柱。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生死存亡的考验,始终没有被压垮,靠的就是历久弥新、代代相传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有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我们取得了抗“非典”斗争的伟大胜利;有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我们跻身于世界第三航天大国的行列。
运用辩证唯物论分析新时期为什么要发扬民族精神?
某企业是我国东南地区一个以吸管为主要产品的民营企业,其创始人在十年打拼,两手空空的窘境下,既耐受寂寞,又放眼长远,抓住该地区建设小商品市场的契机,逐渐做大做强。从租赁摊位代销,到家庭自行生产;从确定商标构建自身形象,到收购多个同类厂家;从着手制定企业、行业、国家标准,到瞄准国际标准。企业产品从形状、材质、功能和包装上不断创新和拓展,力图适应市场需求和环保要求。现在该企业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吸管制造企业,占据世界吸管市场50%的份额,使小吸管成就了新高度。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中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该企业的成功经验。
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金融市场形成强烈的冲击,国际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经济发展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出现增速减缓的运行态势。但是,我国经济有自身的特点,13亿人口中有8亿农民,国内市场广阔,特别是农村市场有很大潜力。同时,又有20万亿元的居民储蓄的潜在需求。城乡居民对改善住房的愿望十分强烈,对汽车等主要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还比较强劲,对满足各层次的服务需要也比较旺盛。通过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能够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1)说明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经济学依据。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针对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和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呈下降的趋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两个同步”的重要提法意味着在建设富强国家的同时,也着力使百姓拥有更多财富,分享发展成果,这成为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结合材料,请就“着力使百姓拥有更多财富,分享发展成果”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