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下列装置图中,I内放入一盆正常生长的大豆,盆中透气良好,其它土壤条件也适宜,其中E为固体干燥剂(保持装置内空气湿度不变);Ⅱ处为—支U型玻璃管;Ⅲ中放有一只健康小白鼠;Ⅳ使装置中的空气以一定速度按箭头方向流动,①②③为通气开关。用该装置几套进行下述几个实验,请回答:
(1)实验一:打开①,关闭②③,不给光照,C处液面(上升;基本不变;下降)
(2)实验二:打开①,关闭②③,在适宜光照下,如果大豆光合作用强度小于装置中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强度, C处液面基本不变,请用相关的反应式和简短的文字加以说明:
。
(3)实验三:关闭①,打开②③,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C处液面(上升;基本不变;下降)。
(4)如果实验三进行较长一段时间后,当小白鼠出现缺氧症状时,取出立即抽取血液测定可发现:pH(明显上升;基本不变;明显下降);血脂含量有所增加,分析其原因是:。
(5)实验四:在装置空气中加入C18O2和15N2,重复实验实验二,一天后,分析大豆和小白鼠的相关物质的放射性,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
A.大豆体内有机物可含18O,也可含15N;小白鼠的尿液中可含18O,不含15N |
B.大豆体内有机物不含18O,可含15N;小白鼠的尿液中可含18O,也可含15N |
C.大豆体内有机物可含18O,不会含15N;小白鼠的尿液中可含18O,不含15N |
D.大豆体内有机物可含18O,也可含15N;小白鼠的尿液中不含18O,不含15N |
II.为了证明C4植物的叶肉细胞不能合成淀粉的原因是缺少暗反应所必需的酶(三羧酸酶系,已能提取保存),有人选取甘蔗叶片细胞进行了实验研究。下面是该实验不完整的图解,请分析图解并对实验进行补充:
(1)图解中①处的处理方法是。
(2)继续实验必需用到的试剂有:A液、B液、稀释液、M液(含有
供能物质的试剂)、清水、碘液、试管、吸管、恒温箱等。
(3)继续实验是否必须在光照下进行?,原因是
(4)继续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三支洁净的试管标号为1、2、3。
第二步:在1、2号试管中加入A液2mL,3号试管加入B液2 mL。向1、3号加入1 mL清水,向2号试管加入1 mL。
第三步: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M液后通入适宜浓度的CO2,且在25℃水浴中保温。
第四步:一段时间后,取出3支试管,各加入2滴碘液,观察试管中液体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是:,证明科学家猜想正确。
为了加快优良种牛的繁殖速度,科学家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
(1)试管牛和克隆牛的培育过程中均用到的细胞工程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来促进B牛多排卵的激素可能是________分泌的促性腺激素。E牛的性别是_______。
(3)产生F牛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其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
(4)要培育高产奶率的转基因牛,则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一般是________,转基因牛乳腺细胞中含有较多的参与分泌物加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细胞器。
CCTV一2于2005年4月7日报道,卫生部4月6日发布了《苏丹红危险性报告评估》,报道中提到苏丹红一号是一种人工色素(工业染料),它在人体内代谢生成相应的胺类。科研人员欲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探究苏丹红是否对人体有危害。请回答:
(1)根据所学的动物细胞工程知识,你认为采取下列哪种技术手段最合适:
A.动物细胞融合 | B.动物细胞培养 | C.胚胎移植 | D.核移植 |
(2)根据上述选择,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苏丹红一号”
是否对人体有危害。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方法步骤:
①材料准备:从医院妇产科获取所需要的原材料组织,浓度为O.09%“苏丹红一号”试剂,高倍显微镜,培养瓶若干,配制好的培养液,剪刀,培养箱,所需要的酶。
②制备检测细胞:
a.配制细胞悬浮液:
b.将悬浮液分装到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置于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③检测过程:
第一步。第二步
第三步
④实验结果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略)
下列是制备分泌抗原X抗体的过程,根据右图解回答问题:
⑴.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步骤:
①将注入小鼠体内,从小鼠脾脏中获得淋巴细胞,其中至少1个淋巴细胞带有抗该抗原的抗体。
②将步骤①获得的B淋巴细胞与步骤②培养的骨髓瘤细胞诱导融合。
③将诱导后产生的多种细胞,放在含培养基的多孔培养板上培养,筛选。
④这样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具有的能力。
⑤检测和分离带有抗X抗体的阳性细胞,培养板
中每孔放一个细胞进行培养。
⑥将阳性细胞进行增殖,从而制备出大量抗该抗原的单克隆抗体。⑵.单克隆抗体是由同样的抗体分子组成,与一般的血清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
⑶.用本法制备出的单克隆抗体仍具有局限性,因为它是用小鼠的细胞制备的,其化学本质是,对人类有异物性和免疫原性。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绿色荧光蛋白能在蓝光或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荧光,这样借助GFP发出的荧光就可以跟踪蛋白质在细胞内部的移动情况,帮助推断蛋白质的功能。下图为我国首例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克隆猪的培育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通过过程①、②形成重组质粒,需要限制酶切取目的基因、切割质粒。限制性内切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性内切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在质粒上有酶Ⅰ的一个切点,在目的基因的两侧各有1个酶Ⅱ的切点。
①请画出质粒被限制酶Ⅰ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
②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上述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是否可以连接起来,理由是:。
(2)过程③将重组质粒导入猪胎儿成纤维细胞时,采用最多也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_。
(3)如果将切取的GFP基因与抑制小猪抗原表达的基因一起构建到载体上,GFP基因可以作为基因表达载体上的标记基因,其作用是。获得的转基因克隆猪,可以解决的医学难题是,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