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英国加入对俄国作战并发表声明:“如果不在多瑙河挡住俄国人,我们将不得不在印度河阻挡他们”结合史实对英国这段声明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俄国入侵土耳其,企图把势力扩张到地中海地区
②英国人加入对俄作战,是为了帮助土耳其抵御俄国的侵略
③俄国入侵土耳其,严重威胁了英国在中东等地的殖民利益
④英俄在争夺土耳其问题上诉诸战争,是两国长期争霸矛盾激化的结果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吸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以此判断与这两种观点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 | B.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
| C.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 D.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
某学生在网上搜到一段歌词:“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大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此歌词反映了
| A.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 B.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长征的胜利 |
| C.八路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 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西北地区的进攻 |
据统计,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多达1300多次,发生地区遍布直隶、东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省。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人民反抗 |
| B.激烈的阶级斗争削弱了清朝的统治 |
| C.“民变”导致部分立宪派人士转向反清斗争 |
| D.“民变”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 |
图一、图二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史料。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图一的“天命诏旨书”具有浓厚的反封建意识 |
| B.图二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安民靖土”文告 |
| C.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革命运动都打击了西方列强在华势力 |
| D.与图片内容有关的两次革命都学习西方,试图建立民主制度 |
“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材料中的“设计”应理解为()
| A.英国的《权利法案》 | 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
| C.美国的1787年宪法 |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