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日,2010年第一期凭证式国债正式开卖。尽管春寒料峭,但国债销售依然火爆,某一银行营业网点几百万元的额度尚未开门即被“订购”一空。人们之所以青睐国债,是因为它
A.具有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特点 | B.是个人投资的主要理财品种和渠道 |
C.具有流动性强、灵活方便的特点 | D.风险小,其收益一般高于相同期限的储蓄存款 |
中国民间传说羊年出生的人命运不好,甚至有“十羊九不全”的说法。反驳此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A.联系具有客观性,“十羊九不全”是主观臆造的联系 |
B.“十羊九不全”体现了联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
C.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十羊九不全”呈现着“人化”的特点 |
D.“十羊九不全”缺乏科学依据,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
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国家期间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2000多年前,中国曾开辟过连接欧亚大陆的陆上“丝绸之路”和连接东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今天,我国将沿着陆上和海上“古丝绸之路”构建两条经济走廊。由此可见()
A.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
B.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C.只要加强联系,就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
D.事物间的联系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 |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
A.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
C.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
D.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
“上天揽月,下海捉鳖”,曾是中国人的梦想。现如今,天上有“嫦娥”和“玉兔”,海底有“蛟龙”,我们对头顶星空和海底谜境的探索,愈深愈远。这表明()
①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求索真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基础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了“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