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
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       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       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因此,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说明()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下列观点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包含相同哲学道理的是()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②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③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④知是行之始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一概而论 B.千虑一得 C.百感交集 D.三人成虎

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

A.阶级性 B.反思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下列说法是世界观的是()

A.闻鸡起舞 B.张三早上5点起床
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太阳东升西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