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收复台湾,最深远的历史影响体现在
A.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
B.台湾从此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 |
C.有利于经济发展 |
D.促进了台湾和大陆之间友好往来 |
17世纪以来,荷兰与英国相继崛起。两国崛起的相似因素在于
A.进行海盗式劫掠 | B.最早探寻新航路 |
C.通过垄断性贸易公司殖民扩张 | D.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 |
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宋代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
C.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 |
D.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
“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上述材料评论的是
A.联合国的建立 |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C.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 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
杜勒斯在1958年说,“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那对于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府的生存几乎是致命的打击。……那会使它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美国的这一对华政策破产的标志是
A.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 B.基辛格秘密访华 |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D.《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 |
1923年共产国际指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须的……但中国共产党无论如何不应在这些活动中隐藏自己特殊的旗帜。这里“特殊的旗帜”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 B.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
C.武装斗争的革命方针 | D.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