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8日,“地球一小时”接力熄灯活动在全世界80多个国家租地区举行。熄灯一小时的意义不仅在于节约能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更在于抛砖引玉,利用一小时的黑暗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爱惜家园的意识。当节能环保成为一种习惯,今后即使没有专门的熄灯恬动,我们也会自觉地节约能源。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说明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并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话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有了环保意识,就一定能够搞好环保工作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微博的力量不可小觑。微博在汇聚民众智慧、凝聚民众力量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手段,而且由于其具有强大的传播力,破坏性更大。这说明( )
A.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
C.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上显示出强大的功能 |
D.文化市场的滞后性和传媒的盲目性引发令人忧虑的现象 |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文学界称《浮生六记》为“小红楼梦”。其中《海国记》“册封琉球国记略”页中的文字清晰地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可见( )
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
D.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 |
“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甘地这句名言强调的是( )
A.要扬弃传统文化,革故鼎新 |
B.要承认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 |
C.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和发展 |
D.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也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 |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有关专家介绍说,七夕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个节日的活动内容以乞巧为主,主要参与者又是少女,因而七夕节也被称为“乞巧节”或“少女节”。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 ④民族节日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②④ | B.①② | C.①④ | D.③④ |
2011年2月16日,中国木版年画展在哈萨克斯坦中央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一批批参观者在零距离触摸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这表明( )
A.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不断缩小 | B.中哈两国人民的价值观正在趋同 |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D.世界各国都遵循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