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1)请从下表中实验现象(Ⅱ)(填A、B、C……)中选出与方案(I)(填1、2、3……)对应的实验现象,填入答案(Ⅲ)中。
实验方案(I) |
实验现象(Ⅱ)![]() |
答案(III) |
|
实验方案I |
实验现象II |
||
1.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 ![]() |
A浮与水面,剧烈反应,放出气体,![]() ![]() |
1 |
|
2.向新制的H2S饱和溶![]() ![]() |
B.产生大量气体,可在空气中燃![]() ![]() |
2 |
|
3.钠与滴有酚酞的冷水反应![]() |
C.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的气体![]() ![]() |
3 |
|
4.镁带与2mol/L的盐酸![]() ![]() |
D.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在![]() ![]() |
4 |
|
5铝条与2mol/L的盐酸![]() |
E.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继而沉淀![]() ![]() |
5 |
|
6.向![]() ![]() ![]() ![]() |
F.生成淡黄色沉淀![]() |
6 |
|
(2)通过以上实验分析了同周期元素的符号 ,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化学反应速率可通过实验测定。要测定不同反应时刻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可通过观察和测量体系中的某一物质的相关性质,再进行适当的转换和计算。如比较锌粒与不同浓度硫酸反应时的速率,可通过测定收集等体积H2需要的________来实现;在KMnO4与H2C2O4反应中,可通过观察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变化来测定该反应的速率;在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反应中,该反应的速率可通过___来测定。
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如下:
A1+NaNO3+H2O→A1(OH)3+N2+NaA1O2应的氧化剂是。
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
反应过程中转移5mole,生成标况下N2的体积L。
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1+NaNO3+H2O→A1(OH)3+N2+NaA1O2
t℃时,将3mol A和1mol B气体通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容积不变),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H<0;在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变)剩余了0.8molB,并测得C的浓度为0.4mol·L—1,请填写下列空白,并利用三段式写出①②的计算过程。
①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求反应物A的平均反应速率和A的转化率。
②求x的值和t℃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值。
③若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再充入4 mol C,在t℃时达到新的平衡,此时B的物质的量为n(B)=mol。
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A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_mol/(L·min)。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_________mol/L,反应经20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_________。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υ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υ1,则υ3_________υ1(填>、=、<),且c3_________1.0 mol/L(填>、=、<)。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_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 列问题:
⑴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⑵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⑶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
⑷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醋酸溶液代替盐酸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会。(填“偏大”、“偏小”、“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