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所示,其中标记为人体内环境组成的序号有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右面是科学家所做一个生物学实验:先向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ATP,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的24Na量如图所示。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钠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B.神经纤维排出24Na需要消耗ATP
C.“某药物”的作用不可能是抑制ATP水解酶的活性
D.“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促进细胞的呼吸作用

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列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 )

A.[H]经①→②转移到葡萄糖,首先[H] 与C3结合,该转变过程属于暗反应
B.[H]经②→①转移到水中,此过程需要氧气参与
C.[H]经②→④过程一般在无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D.②→①产生的[H]和①→②产生的[H]全部来自水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中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下面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A. 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 昼夜不停地光照,在20℃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
C. 每天光照12小时,20℃时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D. 每天光照12小时,30℃时积累的有机物是10℃时的2倍

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分成四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 h,再光照1 h(光强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组别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
-1
-2
-3
-1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
+3
+3
+3
+1


A.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7℃ B.该植物29℃时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9 mg/h
C.27~29℃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D.30℃下的真正光合速率为2 mg/h

下图表示在适宜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在A点升高温度,则反应速率加速
B.若在C点增加反应物,则反应速率增加
C.形成b曲线的原因可能是在B点增加了酶的量
D.由图可知,不断增加酶的量,反应的速率会不断增快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