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回答26-27题: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因素是
①接近煤炭产地 ②水源充沛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A.①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③ | D.②④⑤ |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鞍钢工业基地效益越来越差,在整治过程中可以向鲁尔区借鉴的经验有
①调整工业结构 ②发展第三产业 ③优化环境 ④从外区调入大量淡水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读“某日地球日照图”和“某卫星绕地球运动轨迹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该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是90分钟,目前北京时间约为下午15:20,该卫星连续飞行四圈后,右图中最靠近晨线的城市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沿岸为寒暖流交汇 | B.乙沿岸有著名渔场 |
C.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 D.丁此时盛行东南风 |
下图为我国沿某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F地形区山河相间,水力资源丰富
②A地为高原,喀斯特地形分布广泛
③E山脉北侧河流属于黄河水系,南侧河流属于长江水系
④D山脉处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关于B、C两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B地属于暖温带,年降水量一般在800 mm以下
②C地属于亚热带,伏旱是威胁该地水稻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
③B地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棉花
④C地一年两熟至三熟,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冬小麦、油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读构想中的兰(州)厦(门)铁路及沿线地区图,完成23—25题。导致A、B两地气温年较差不同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位置 D.夏季风兰厦铁路沿线
A.重庆一厦门段铁路大致为西南~东北![]() |
B.跨地势第三级阶梯 |
C.自西向东河流径流年际变化逐渐减小 |
D.均位于季风区 |
下列关于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地面沉降严重 | B.图示河流在春季输入D湖的泥沙最多 |
C.E地水土流失严重 | D.C地沙漠化现象严重 |
右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20—22题。图中所示谷地是( )。
A.渭河谷地 | B.汉中谷地 | C.汾河谷地 | D.黄河谷地 |
图中河谷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冬小麦、谷子 |
B.马铃薯、谷子 |
C.水稻、春小麦 |
D.水稻、冬小麦 |
整治A省区主要环境问题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A.小流域综合治理 | B.大面积植树造林 |
C.合理排灌 | D.修建水利枢纽 |
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下列各图所示区域内。据此回答17-19题。图1所示农牧交错带年平均降水量的范围是( )。
A.150mm~300mm | B.300mm~450mm |
C.450mm~ 700mm | D.700mm~ 850mm |
图2所示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的障碍,不包括( )。
A.山高谷深,交通不便 | B.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质灾害频发 |
C.森林资源丰富,为我国第二大林区 | D.开荒种地,水土流失加剧 |
图3所示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