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

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B.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
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
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

明初,政府规定凡有田地五亩至十亩的农户,必须有半亩栽种桑麻木棉,十亩以上者加倍。这一措施()

A.导致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B.促进了棉纺织业的产生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推动了工场手工业的兴起

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从图1到图2的变化中,可以得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信息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小农经济的产生
C.犁耕技术的成熟 D.单位亩产量提高

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