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的比例为1:2;19世纪初上升为2:3,你认为这种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大量吸引外来移民 | B.大量人口不断迁往殖民地 |
C.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 | D.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局 |
在1787年制宪的时候,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据此判断,美国设立参议院的目的是()
A.削弱众议院的职能 | B.实现“制衡的最大化” |
C.用精英政治取代平民政治 | D.避免少数人的暴政 |
从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开始,西方殖民者走遍全球,凡海水所及之处,几乎均有他们的踪迹,直至19世纪末世界终于被瓜分完毕,其势力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为止,全球化初具雏形。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表现出来的最大特性是()
A.无限的扩张性 | B.统治的残暴性 |
C.极端的掠夺性 | D.竞争的激烈性 |
有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份(贫下中农)一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一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一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一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表明()
A.权威的产生和村干部的选任由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政策环境决定 |
B.农村的发展状况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息息相关 |
C.我国农村历史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 |
D.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 |
下表是1951—1957年我国国防费支出情况表【单位:亿元(人民币)】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年份 |
国家财政总支出 |
国防费支出 |
国防费占国家财政支出比例(%) |
1951 |
122.49 |
52.64 |
42.97 |
1953 |
220.12 |
75.38 |
34.24 |
1955 |
269.29 |
65.00 |
24.14 |
1957 |
304.21 |
55.11 |
18.12 |
A.国防现代化与工业化建设进展缓慢
B.国民经济形势发生根本性好转
C.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战略适时调整
D.工作重心取决于国际局势变化
下图为上海滩最早刊登的抗日宣传广告:把绘有铁路干线的东北三省地图作为主图案,其上部还印有“请国人注意东北形势”字样,右侧绘有一个巨大的叹号;叹号两侧是“外侮日寇”四个美术字。广告的中右部印有“国人爱国,请用国货”字样。通过该广告,可以判断()
A.九一八事件之后中日民族矛盾加剧 |
B.全面抗战时期国人民族危亡意识的增强 |
C.国共已就合作抗日达成共识 |
D.掀起了全民族的抗战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