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美国繁荣时期的汽车长龙        图二 美国人被迫出售私人汽车

图三 巨大宣传画下排队领取救济金的美国人
(1)图二和图三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指出这一事件产生的原因。
(2)为应对这一事件,美国罗斯福政府采取什么对策(2分)?其实质是什么?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上述案例中借鉴什么经验或教训?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1)指出材料一中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心灵紧闭”而保留的民族传统是什么?这一时期日本“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了什么而超越了别国?据此指出日本“眼观八方”的特点。
(2)材料二康有为认为“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你认为当时中国与日本所处的国际环境最大不同是什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要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即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意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力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用“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力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者以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特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利的额监督手段。人民在形式自由权时,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2)材料二体现什么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3)据材料三,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和法制学说诸方面提出什么主张?
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一、三个侧重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购买的人,灵魂可以直升天堂。欺骗民众也罢了,还把他们尊崇的圣人不当人看:随便拿一块破毯子,胡说是基督用过的,随便找一块破头巾,说是圣母玛利亚戴过的,最无耻的是用猪、羊等畜生的骨头冒充圣彼得的遗骨,5个金币出售一块。至于用一堆鸡毛冒充天使的羽毛出售,他们就更不难做出。
材料二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路德选集》
材料三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路德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购买”的是什么?该材料印证了教皇的什么主张?
(2)材料二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说明了德国宗教改革的什么问题?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
(3)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