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从其内容看是(   )

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 C.经世致用思想 D.知识即美德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C.战国后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此话说明了:()

A.宗法、礼乐制遭到破坏 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C.井田制遭到破坏 D.社会动荡纷争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改写了半封建的历史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包括(  )
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②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③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④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