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1)材料一中的三幅圣母像中哪幅作品可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材料二】 孟德斯鸠认为: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又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即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为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材料三】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卢梭《社会契约论》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孟德斯鸠和卢梭为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提出了哪些重要政治主张?
(3)材料二和材料三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材料四】 十八世纪的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封建君主国家。国王控制着全部国家权力,法律公开确认人们的不平等。社会划分为三个等级。……财政支出无度,监狱制度黑暗,中央机构混乱,宫廷生活糜烂……这一切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商业的发展,从而造成了第三等级同封建制度的尖锐对立。……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前进的。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4)根据材料四,分析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的原因。(3分)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思想认识对历史发展的影响非常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人一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儒家思想
材料二人是万物的尺度。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
——智者学派
(1)对比材料一、二,指出其在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存在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差异对人类历史发展造成的不同影响。
材料三伏尔泰对孔子推崇至极。他看到,儒学用自身道德伦理协调人间事物,不宣传神怪,这比欧洲由“上帝”支配要进步得多;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就是“博爱”的本义,这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2)据材料三,指出伏尔泰为什么推崇儒家文明?
材料四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大钊抨击孔子的原因。对比材料三、四,指出两者对孔子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内容,以“思想认识与历史发展”为题写一则小论文。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③字数在100字左右
2014年11月3厦门二中文化艺术广场举行了开场仪式,全体师生向孔子塑像三鞠躬。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现在教育是立国之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颇首业者众。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西汉教育制度之重要性,乃以育才与选贤双轨并进。换言之,乃是教育制度与选举制度之配合行使。由地方……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康有为屡次上书失败后,认识到今当多难之秋,……“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界,莫亟於教育。”严复明确道:“民智之卑……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张也。”
——张良才、孙传宏《中国教育社会价值观的百年嬗变》
材料四: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十七年中,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不管是科学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辛勤劳动,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劳动更辛苦。
材料五: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请回答:
(1)孔子是古代大教育家,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的普及所做出的贡献。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套怎样的治国方案?
(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创新举措是什么?这一创新举措是哪位封建帝王开始实施的?
(3)材料三中康有为、严复的共同主张是什么?在他们的推动下,十九世纪末中国发生了一场什么政治运动?
(4)材料四中邓小平充分肯定了1949—1966的教育工作。经过这十七年的努力,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从近代台湾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和议割台湾,全台震骇。…….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台誓死守御。……如倭首来收台湾,台民唯有开仗!……
——丘逢甲上书电报内容
材料二那一年剧变下的台湾,年头是日本征兵,美军大轰炸,年尾是国军来临,开始大接收。
——《中国时报》2005年9月12日文章
材料三三年以来,我党一再倡议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方有利。台湾同胞可安居乐业,两岸各族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痛……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贡献。……今日吾弟(注:指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在台主政,国共三次合作,大责难谢。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丘逢甲上书的背景。并说明丘逢甲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诺言?
(2)简述材料二现象出现的背景。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三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做了哪些事情?归纳当时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了展的积极因素。
材料一五十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2008年4月30日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雕塑学会、北京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的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50周年活动“开篇大作——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五十周年纪念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四幅浮雕:
材料二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4分)
(2)指出材料一中图2、图4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4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2分)
党的十八后,习近平主席发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声音,振聋发聩、使人警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新唐书·百官志一》
材料二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十八条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的运行有何作用?
(2)材料二中,为了让“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约法》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目的何在?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如何设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现代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制约权力的机制内核是什么?(7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