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语段阅读理解
17.下面是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请选出分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
A.在婆媳诀别的场面中,有一段发自窦娥心灵的呼喊:“……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她的这些表白是为了劝慰悲痛欲绝的婆婆,也宁愿自己心头流血来减少婆婆内心的痛苦,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正是窦娥善良性格的体现。 |
B.“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鲁侍萍的这句话,一方面表现她相信命运,认为自己命苦;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她对黑暗的不公平世道的诅咒和反抗。 |
C.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②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第②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借代、借喻。 |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理解“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一句中的“捧”字,是描绘他们郑重恭敬的神态,表现“大师”们良好的修养。 |
E.哈姆莱特和霍拉旭讲述他如何破坏掉克劳狄斯借刀杀人的阴谋,表现了哈姆莱特的敏感和机智。而最终哈姆莱特掉入了克劳狄斯设计的比剑圈套,最后敌对双方同归于尽,则又表现了哈姆莱特的草率、冒失、不善于制定周密计划主动进攻敌人,因此他的悲剧完全是个人悲剧。
下面的分析和说明,与课文不完全相符的一项是()
A.丰子恺先生写《渐》这篇文章,告诉人们不要被“渐”所迷惑,应该明白人生短促,要把握生命,做明达、谦让之人,追求“大人格”“大人生”的境界。 |
B.《鱼书》通过描写现代社会书信忘往返的各种现象,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真情的探寻,对崇高友谊的向往,对卖友求荣的憎恶,也对现代人不屑于写信的心理行为惋惜、抱怨。 |
C.《沁园春·长沙》下阕以“恰”字领起,“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句式整齐,音调铿锵,展现出了读书人能讲义气、豪爽不羁,风流倜傥的豪迈气概。 |
D.《兰亭集序》中“一觞一咏,足以幽情”“游目骋怀”等描述反映作者对人情的推重和对山水的喜爱,而后两段虽然肯定生命价值却也流露了一些伤感的情怀。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丰子恺既是漫画家,又是散文家,他的散文集《缘缘堂随笔》《暖流》深受读者喜爱。《渐》所引诗歌“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为白居易所作,而“纳须弥于芥子”为道家典故。 |
B.《项脊轩志》作者归有光是明朝著名古文家,“唐宋派”的代表人物。“志”是古代一种叙述、抒情的文体,大都用以记录人物事迹。 |
C.王羲之,字逸少,官至右将军,世称“王右军”;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所写的字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在《兰亭集序》中反对庄子一死生、齐彭殇的看法。 |
D.杜牧,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人。其诗歌擅长写景抒情,清新自然,成就极高;他与著名诗人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为晚唐诗人主要代表之一。“小李杜”称谓,是相对另外两位诗人李白和杜甫而言的。 |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说明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对偶、反复) |
B.假使人生的进行不像山坡而像风琴的键板,由do忽然移到re,人一定要惊讶。(比喻、排比) |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夸张、对偶) |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设问、夸张) |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为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绕月”,这是继载人航天飞行后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我国进入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
B.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了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 |
C.中国婴儿疑似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案例,再次将“疫苗安全”问题呈现在公众面前。要想妥善处置与消除公众可能出现的恐慌,生产企业与监管部门必须竭尽全力。 |
D.目前,媒体最大的问题是“妄自菲薄”,IT业最大的问题是“妄自尊大”,这些问题的出现,关键在于没有明确用户目标与用户的差异化价值导致的。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高考改革在即,英语学科首当其冲,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以更有利英语学习。 |
B.有些人眼光短浅,目无全牛,只考虑个人和短期利益,往往吃大亏。 |
C.近几年出版界很热闹,各类题材层出不穷,但质量良莠不齐,让人不敢恭维。 |
D.巴西足球确实很强,中国队与之相比,显然是难以望其项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