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
A.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 |
B.整体性原则和生态工程 |
C.循环经济和工程学手段 |
D.无污染原则和生态工程 |
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 | B.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 |
C.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 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
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据调查在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19个省市频频发现。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年份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豚草 |
0.3 |
0.6 |
1.1 |
1.5 |
2.3 |
狗尾草 |
10.0 |
9.2 |
8 |
6.8 |
5.5 |
龙葵 |
3.0 |
2.0 |
0.4 |
0 |
0 |
A.在豚草等植物的调查中应该采取样方法
B.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
C.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在减少
D.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丰富度将会增加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A.50只 | B.42只 | C.92只 | D.160只 |
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
A.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
B.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
C.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 |
D.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
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 |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
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
D.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