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对这一观点的评价正确的是
| A.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其观点是正确的 |
| B.暴露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但其结论是错误的 |
| C.没有折射出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影响 |
| D.没有反映当前一部分国家人民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A.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 B.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
| C.李贽笔下的孔子 | D.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
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
| A.魏源、洪仁玕 | B.洪仁玕、康有为 | C.孙中山、陈独秀 | D.康有为、孙中山 |
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思想 |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C.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
| 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 A.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 B.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
“秉持公心,指谛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鲁迅先生评论的这部小说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