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陈旭麓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对洋务运动“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 |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
C.开启近代化生产模式 | D.有利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
下图时间轴所列事件,解读错误的是
A.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趋势 |
B.殖民扩张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 |
C.世界经济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 |
D.近代化推动全球化的进程 |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次局部战争,这次战争产生的影响是
A.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大部分土地 |
B.埃及扫清了英法殖民控制的残余 |
C.引发了西方国家“石油危机” |
D.阿以双方基本接受“土地换和平”的决议 |
“三个世界”是对冷战时期国际力量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看法。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曾出现了以下两种观点:
第一世界 |
第二世界 |
第三世界 |
|
第一种 |
资本主义阵营 |
社会主义阵营 |
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 |
第二种 |
美国和苏联 |
日本、欧洲、加拿大等 |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
对上述两种观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 第一种观点深受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②第二种观点突破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标准
③ 两种观点都体现了联合反霸权主义的思想
④两种观点都体现了对两极格局形成后国际关系的反思
A.①③④ B.②③④ C. ②③ D.②
首相出现以后,英国并没有随即出现关于首相的明文法律规定,在很长时间里,首相制度在“无法可依”的状态下运作,往往涉及首相的事件,没有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议,就会被默认为先例,久之就会被沿用,进而形成惯例。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
A.严重阻碍了英国民主政治进程 |
B.反映出议会已经丧失了立法权 |
C.为形成议会中心奠定基础 |
D.为首相权力扩张提供了可能 |
下图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的变化趋势,对图中乙点高峰出现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城市经济体制全面展开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C.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 |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