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的文章称:“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美国时代,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你对“第三次重大力量转变”的理解是
A.欧盟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 B.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 D.中国改革开放后已成为世界大国 |
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 | B.宗法分封逐渐瓦解 |
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 D.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 |
“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
C.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 |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
中英文里的姓名书写是不一样的,英语中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的姓名特点反映的实质是(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
C.个人观念淡薄 | D.专制王权强大 |
《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材料中影响王位继承的主要因素是( )
A.血缘亲疏 | B.地位尊卑 | C.长幼有序 | D.先帝遗愿 |
《礼记·王制》中记载周代命卿制度说:“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对材料中的“卿命于天子”的准确理解是( )
A.周天子通过“命卿”,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
B.天子所命之“卿”的地位高于天子分封的诸侯的地位 |
C.周天子通过“命卿”,加强了中央集权 |
D.“命卿”说明诸侯国的官员任命由天子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