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 时间(天) |
1 |
5 |
9 |
13 |
17 |
21 |
25 |
29 |
33 |
37 |
| 成虫数(只) |
6 |
10 |
28 |
71 |
131 |
207 |
270 |
302 |
327 |
341 |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
| B.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
| C.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
| D.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
下图为一植物叶片横切结构,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物可能是玉米、小麦、甘蔗等植物 |
| B.该植物固定C02的场所是图中的a、b两处 |
| C.在光下照射一段时间,a、b两处均能被碘染成蓝色 |
| D.在强光、干旱、高温等条件下,该图所示生物的气孔不关闭,可以继续完成光合作用 |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尽量提高空气中的C02浓度,光合作用速率也能随之大幅度提高 |
| B.光合作用必须有光照,但光照过强可能降低植物的光合速率 |
| C.在暗反应中,ATP可以提供能量,有还原作用并能供能的物质是NADP+ |
| D.能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只有少数特殊状态下的叶绿素a |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囊状薄膜形成的腔内 |
| B.H2O在光下分解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
| C.CO2固定过程发生在囊状薄膜上 |
| 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的 |
下图表示HI矿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T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据此指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HIV最初侵入人体短时间内迅速下降的原因是免疫系统可以杀灭大部分病毒 |
| B.第2年后HIV浓度逐渐增加 |
| C.第9年后人体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 |
| D.上述过程中机体没有体液免疫参与,这是HIV使人致死的原因之一 |
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效应B细胞⑥效应T细胞
| A.④②③④⑤⑥ | B.②③④⑤⑥ | C.①②③④⑥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