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4~5题。 
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
|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
|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
|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
当地该日
| A.日落时间为17时 |
| 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 |
| 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 |
| 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
中国陆上风力资源分布极不均衡,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位于“三北”和东部沿海地区,下图表示我国风力发电机组生产企业分布。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生产企业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技术 | B.风能大小 |
| C.市场 | D.政策 |
随着风力发电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弃风”现象比较突出(弃风是指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等导致风电场风机暂停发电的现象),下列关于“弃风”现象最突出的省份及解决弃风现象最有效的措施正确的是
| A.黑龙江———控制风电发展规模,大力发展火电 |
| B.江苏———提高当地的工业化水平,扩大电能消费市场 |
| C.河北———大力发展有色冶金工业消耗多余电能 |
| D.内蒙古———使用超高压输电技术跨区域输电 |
下图是亚洲部分国家每年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蓝水足迹(工业消耗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和灰水足迹(发展工业而污染的水资源量)。 据此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下列有关国家与工业产生的水足迹的描述,符合图示的是
| A.发达国家的灰水足迹比重很小 |
| B.水足迹和工业发达程度呈正相关 |
| C.水足迹与人口数量呈正相关 |
| D.日本灰水足迹比重大于印度 |
各国为降低工业产生的灰水足迹比重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有
①优化工业产业结构②增加河水和地下水的开采,加大蓝水足迹比重
③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④加大技术投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综合发展指数是对某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科技等方面测量的综合性指数,数值越高,发展水平越好。 读“我国2000年及2008年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图”,完成以下问题。
八年来,中部地带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变化不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①鄂②湘③冀 ④晋⑤陕
| A.②⑤ | B.②③ | C.⑤④ | D.①② |
促进内蒙古农村综合发展指数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①粮食生产大幅增加②城乡一体化发展成绩突出
③生态建设成效显著④农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下图为“我国1985-2005年不同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市场份额(%)变化图”。完成以下问题。
关于三个区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市场份额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区先变大后变小 |
| B.Ⅱ区先变大后变小 |
| C.Ⅲ区2000年至2005年变化最大 |
| D.2005年Ⅱ区市场份额最大 |
导致Ⅰ区2000年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市场份额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兴技术产业的引入 |
| B.国内外的产业转移 |
| C.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 |
| D.产品产量不断下降 |
下图为“全球稻—鱼系统分布图”。稻-鱼系统是通过有效利用水土资源同时产出稻谷和水产品的重要农业方式。完成以下问题。
该农业类型及其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混合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食物供给 |
| B.生态农业,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 |
| C.立体农业,有效利用时间和空间 |
| D.基塘农业,有效防止洪涝灾害 |
关于图中四地的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甲地水稻收割之际,乙海域洋流流向自西向东 |
| B.丙地发展稻-鱼系统有可能加剧当地用水紧张 |
| C.南美洲较少发展稻鱼系统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崎岖 |
| D.戊地发展稻-鱼系统的优势条件是市场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