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
|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
|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
|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
清末以来,美国形象在中国人心中发生了多次变化,以下哪一项反映的是民国初年中国人心中的美国形象
| A.火车时代,堪言“乘风而行” | B.战略盟友,民主国家 |
| C.纸老虎,一天天坏下去 | D.政治典范,民权楷模 |
胡适在一封信中说:“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这三个时代的共同主题是
| A.宣传西学 | B.维新变法 | C.救亡图存 | D.民主共和 |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A.领导人 | B.时间 | C.参加者 | D.地点 |
史学家陈旭麓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对洋务运动“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 |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
| C.开启近代化生产模式 | D.有利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
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是指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第一次世界大战 | D.八国联军侵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