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度增长,有效地支持了国家重点建设。但是另一方面,财政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同期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有人将这一现状概括为“国富民穷”。为了更好地实现共享共建和谐社会,政府正努力“还富于民”、“藏富于民”。这说明
A.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 |
B.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 |
C.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 |
D.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 |
从2005年国务院批准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简称“综改试验区”),到2010年12月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批准,我国先后批准设立了九大综改试验区。综改试验区以改革为内容,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①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④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③ |
我国现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B.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
C.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
D.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
在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出生时,整个世界争论不休,“不合伦理”的诅咒声一度铺天盖地。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试管婴儿”已是很正常的事。人们观念的变化说明了(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B.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
C.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
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
2011年2月22日,广州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指出,增城的大部制改革将参照顺德模式,党政机关将缩减到30个以内。之所以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是因为(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D.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体现了(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终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