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哲理是
①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变化
②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
③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④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惠施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下列观点中与其相近的是
| 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
| B.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
| 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 D.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
物质的固有特性和存在方式是
| A.客观实在性 | B.运动 | C.社会历史性 | D.实践 |
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①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②客观与主观的关系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我国“十二五”电动汽车发展规划,是在科学判断国际经济科技发展形势,深刻分析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前景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说明
| A.物质与意识密不可分 | B.思维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 |
|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 D.物质与意识性质不同 |
从世界观角度来看,该漫画中学生的做法属于
| A.辩证唯物主义 |
|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 C.主观唯心主义 |
| D.客观唯心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