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资源跨地区调配工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工程的名称分别是:甲为 ,乙为 。
(2)甲工程的实施给输出区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 。
(3)丙工程所调出的资源主要来自 流域,该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输入地区的不利影响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报道,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去年12月26日13时45分从三亚启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图中丙附近)执行护航任务。
材料二 下图为非洲及周边地区略图,图上标出了1月和7月的风向,右为非洲东部部分地区的地形和构造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 图中东非地区的甲地,海拔1800米,下为该地1、7两个月的气温降水资料
A月 |
B月 |
|
气温(℃) |
18. 0 |
19.2 |
降水(mm) |
58.3 |
242.3 |
(1)据图分析索马里海域(丙附近)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根据材料简述维多利亚湖盆和Edward湖盆的成因 。
(3)B最可能是1月还是7月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甲地气温年较差小和降水量差异大的原因。
图13为中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图中等积温线资料,简述该地区积温的大致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2)图中A是 (地形区)。简述其形成原因。(5分)
(3)黄河从甲到乙河段水文特征中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
(4)近年来,图中大部分地区沙尘暴天气明显增多,简述产生该现象的地表环境特征。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工业化迅速起步。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通过优化工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使工业发展在高速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目前珠江三角洲通过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着力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
材料三:
(1)铁路线A是,湖泊B是,特别行政区C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珠江三角洲20世纪80年代的主导产业是
,1990年以后,产业逐渐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
(3)根据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的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何变化?
(4)珠三角具有特色的农业是农业。
读图,完成
(1) 图中所示季节应为。此时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是。
(2) 图中F、H两地气温比同纬度两侧地区气温,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太原所在省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试分析该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4)从丹江口水库沿调水线路到石家庄,耕地类型有何变化?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分10分)
(1)A地的农业以为主,其所在省区的简称是。B山脉的走向是走向。
(2)甲地地区粮食生产的商品率较高,请分析其形成原因。
该地发展种植业最主要的不利因素是什么?
(3)乙地的地形区是。甲乙两地最应该保护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4)丙地区发展工业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