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图中甲、乙、丙代表三省区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构成,图中a、b、c分别为三大产业的产值,据图完成24~25题。
| A.江苏陕西西藏 | B.西藏江苏陕西 |
| C.陕西江苏西藏 | D.陕西西藏江苏 |
据2005年人口统计,乙省区的人口死亡率高于丙省区,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 B.居民的营养水平低 |
| C.老年人口比例较大 | D.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较多 |
读图,回答9~10题。
假设该图为等高线地形图,L为河流,则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假设图中曲线为等高线,L为河流,且图中等高距为200m,则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
| A.1100、1250 | B.1100、1350 | C.1500、1250 | D.1500、1350 |
图中甲地位于46.3°N、83.7°E,丙地位于42.1°N、87.5°E,回答6-8题。
图中甲地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 B.西北风 | C.西南风 | D.东北风 |
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 |
| B.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 |
| C.临近海洋,水汽丰富 |
| D.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 |
图中甲、乙、丙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
| A.依次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 B.依次呈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 C.有规律更替,呈现出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
| D.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
读某河流径流特征与降水、气温的关系示意图,回答4~5题。
该河流
| A.径流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 B.河水稳定补给地下潜水 |
| C.冬季封冻断流 | D.以雨水补给为主 |
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 A.恒河平原 | B.亚马孙平原 | C.巴西高原 | D.密西西比河平原 |
图中弧S为某局部经线圈,M、N两地纬度相同,O为该经线圈圆心,太阳光与S相切于M,读图完成1~3题.
此日M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A.0° | B.a | C.90°-a | D.23.5°+a |
角a的数值变化范围是()
| A.0°~47° | B.0°~23.5° | C.23.5°~47° | D.47°~66.5° |
若M在北半球,则角a逐渐变大过程中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沈阳日出时间逐渐提早 |
| B.西伯利亚高压逐渐增强 |
| C.上海盛行西北风且逐渐增强 |
| D.北京香山枫叶飘零 |
图是奥地利1951-2001年五个阶段人口增长状况示意图,期间人口死亡率保持稳定,读图判断29~30题。
奥地利人口自然增长的低谷期发生在
| A.1961—1971年 | B.1971一1981年 | C.1981—1991年 | D.1991—2001年 |
近三十年来,奥地利人口增长的最主要特征是
| A.负增长显著 | B.自然增长显著 | C.机械增长显著 | D.过度增长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