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西部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大,生产力水平高 |
B.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均衡 |
C.西部地带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工业内部以轻工业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 |
D.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 |
对河流进行开发利用,除了考虑河流的特点外,更要考虑()
A.河流沿岸的经济 | B.河流所在的区域 |
C.流域的整体性特征 | D.流域的资源情况 |
图是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
B.图中所示铁路有利于加强山西省的煤炭外运
C.黄骅港将发展成我国大型的石油输出港
D.该地区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能源基地的建设
【小题2图示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不合理开发某种自然资源所致,这种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是( )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过度樵采和滥垦乱牧
由于对煤炭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东北、山西等地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虽为国家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和资源支撑,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生命和后续发展能力的代价。图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图”。回答下列各题。资源型城市最佳的产业结构调整时间段为( )
A.①—② | B.③—④ | C.④—⑤ | D.⑤—⑥ |
下列措施中,不适合我国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路径选择的是( )
A.将煤炭产业的重心由开采转为深加工,延长开采周期 |
B.增加科技投入,改造传统工业,提高产业竞争力 |
C.大力扶植机械制造业和生物制药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
D.利用区位和市场优势,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削弱第三产业 |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但在5年前,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回答下列各题。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A.食品工业 | B.高耗能工业 |
C.农产品加工工业 | D.高新技术工业 |
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图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
B.增大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
C.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
D.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
下列有关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矿区——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
B.城市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C.黄土高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
D.东北平原西部——降低噪声、保护农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