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氨气极易溶于水,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 |
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 |
C.NH3·H2O不稳定,实验室可用NH4Cl和石灰水制取氨气 |
D.NH3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因而,不能用氨作制冷剂 |
在指定环境中,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在pH=1的无色溶液中:SO42-、Cu2+、Na+、Cl- |
B.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中:Fe2+、NO3-、SO42-、Na+ |
C.加入铝粉后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中:NH4+、Na+、NO3-、SO42- |
D.在c(H+)/c(OH-)= 1×1013的溶液中:NH4+、Ca2+、C1-、K+ |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含0.1mol FeCl3的溶液与足量沸水反应制得的Fe(OH)3胶体中胶粒数为0.1NA |
B.0.1mol Fe 与0.1mol Cl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 NA |
C.46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N原子总数为NA |
D.等物质的量的NH4+和OH-含电子数均为10NA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用于解决淡水供应危机 |
B.将地沟油回收再加工为食用油,以减缓水体富营养化 |
C.大力推广农作物的生物防治技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 |
D.用聚氯乙烯代替木材,生产包装盒、快餐盒等,以减少木材的使用 |
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CO(g)+H2O(g) CO2(g)+H2(g) ,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反应时间/min |
n(CO)/mol |
H2O/ mol |
0 |
1.20 |
0.60 |
t1 |
0.80 |
|
t2 |
0.20 |
A.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0.40/t1 mol·L-1·min-1
B.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2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的体积分数减小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CO和1.20 molH2O,到达平衡时,n(CO2)=0.40 mol
可逆反应①X(g)+2Y(g)2Z(g) 、②2M(g)
N(g)+P(g)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
B.达平衡(I)时,X的转化率为5/11 |
C.达平衡(I)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14:15 |
D.在平衡(I)和平衡(II)中M的体积分数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