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段话中标有甲、乙、丙的三处横线上,依次应选用的一组句式是
三十九年前 甲 现在想起来,自己也常常惊讶那时候自己的大胆; 乙 却居然敢放言高论, 丙。
甲:(1)我为了赶任务开始写第一篇关于文学的论文。(2)我开始写第一篇关于文学的论文,为了赶任务。
乙:(1)对于本国的古典文学缺乏系统研究,对于欧洲文学所知有限,而政治思想水平也很低的那时的我。
(2)我那时对于本国的古典文学缺乏系统研究,对于欧洲文学所知有限,而政治思想水平也很低。
丙:(1)真是大胆的事。 (2)岂非大胆?
A.甲(1)/乙(2)/丙(1) . | B.甲(2)/ 乙(1)/丙(2) |
C.甲(2)/乙(1)/丙(2) | D.甲(1)/乙(2)/ 丙(1) |
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判断或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輮,通“煣”,用火烤使……弯曲)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C君子生非异也()
D约从离衡(从,通“纵”;衡,通“横”)
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判断或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白,同“斑白”,头发花白,指上年纪的老人)
D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同“途”,途径,方法)
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判断或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故夫知效一官(知,同“智”,才智)
B而征一国者(征,通“证”)
C辩乎荣辱之境(辩:通“辨”,分辨)
D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同“返”,回来)
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判断或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枪,通“抢”)
B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知,通“智”,智慧)
C斥鷃笑之曰(鷃,通“鴳”,也称鴳雀、尺鴳、篱鴳)
D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分别)
下列句子中活用不同一项是()
A.置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
B.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与妻书》) |
C.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 |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