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美国《时代》杂志把“个人电脑”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并预言,“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在20年后,将会有60%的美国人上网。”2006年《时代》杂志又把“YOU(你,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是的,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反映了
| A.《时代》的预言非常准确 | B.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
| C.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 D.网络技术已十分普及 |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八月,朝廷派官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城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清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
| A.避免海难发生 | B.防止鸦片走私 |
| C.杜绝西方思潮 | D.严控对外联系 |
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下列选项属于其产品最明显特征的是
| A.全部销往海外市场 | B.占据大部分国内市场 |
| C.质量普遍不高 | D.主要满足官府的需要 |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尼曾说:“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对此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互联网可实现信息的及时反馈 | B.用户可在网上查询所需的资料 |
| C.互联网拥有其他媒介的传播功能 | D.互联网能代替人脑的智力活动 |
中华民国成立后,我国境内出现了大量通俗性报刊。下列哪一项属于通俗性报刊的特点
| A.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 B.更加强调商务信息传递 |
| C.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 D.多数是由西方人创办的 |
据《花图新报》载:“中国自设之电(报)线……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这一记载说明中国
| A.最早出现有线电报是在福州 |
| B.最早的电报线出于商业目的 |
| C.最初架设电报线依赖于外国 |
| D.最初发展无线电报得不偿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