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三位农民工代表仍然备受全国人民关注。胡晓燕、朱雪芹、康厚明作为十一届全国人大的三名农民工代表,在履职二年来,认真搞调研,组织农民工座谈,听取和反映农民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在2010年人大会议上提出了很多代表农民工利益的提案。这反映了( )
| A.人大代表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 B.人大代表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
| C.人大代表依法行表决权 |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目前,我们所在的世界越来越打上人的烙印,“嫦娥”遨游太空、南水北调、高铁运行。人们越来越相信自己的神奇的创造力量。其实人所创造的这些东西,都是
| A.人利用自然物,遵循自然物属性与客观规律的结果 |
| B.人改造物质的唯一特性的结果 |
| C.人们改造自然界,改变自然物及其规律的结果 |
| D.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的结果 |
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
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
|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
|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
|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广东省高州市在发展水果生产中,因地制宜,不断调整布局,东部种植荔枝,西部和南部种植龙眼,北部种植杂果,水果种植面积达146万亩,年产量50多万吨,年产值超过15亿元。这里包含的哲理是
| A.水果生产要因地制宜 | B.水果生产要走集约经营之路 |
| C.水果生产重在调整布局 | D.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秋在中国文人心中有着独特的内涵。“自古逢秋悲寂寥”,在秋的文化意识中,悲秋也可以算得上是普遍的意识了。“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成了一种凄凉、伤感、悲苦的象征。但是,秋的描写也总有些欢快的调子,如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这表明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②意识的主体是没有任何差别性的
③意识是人们改造世界的观念活动④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②③ |
“天有其实,地有其材,人有其志,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论》中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天有时令的变化,地有丰富的资源,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这就叫做能与天地相配合。这其中包含的意思是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②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
③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④物质是运动固有属性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