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网络问政”成为2010年两会新亮点。由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推出的“我向总理问民生”两会建议征集活动,吸引了超过20万名网民的参与。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网络问政”                                      
①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新型、有效平台  ②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③使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渠道更加畅通 ④使公民的提案权得到更好的落实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种重要的因素是中华文明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据此完成题。
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正确理解是()
①包容性能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②包容性能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③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
④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中华文化巨大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②有利于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③使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世界文化的最前列,在世界文化中居于统帅地位
④同化了其他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

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场景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
②繁荣我国文化应借鉴好莱坞的文化创新理念
③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11中意文化交流年举办一系列活动,旨在加强两国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不仅有助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也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据此完成题。
中国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前来学习、研究;中国每年也有大量留学生到世界各地学习。这说明()

A.文化是无国界的、无阶级性的
B.在文化方面应毫无保留地进行交流,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C.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D.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这是因为()

A.外来文化是脱离实际的
B.中国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文化,与资本主义的文化是无法融合的
C.中国文化比西方文化更先进
D.只有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中华文化才能永葆生命力、提升竞争力

2012年5月18日下午,以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远景和模式为话题核心的“文化贸易国际论坛”在深圳开讲。若请你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角度写一篇政治小论文,比较合适的理论视角是()

A.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建设 B.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C.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D.透视和尊重文化多样性

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下列选项能体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是()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独弦不成音,独木不成林
③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④己所欲,尽施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