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5月25日,朝鲜无视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中国政府坚决反对朝鲜再次进行核试验。实现半岛无核化,反对核扩散,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定,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一贯立场。中方强烈要求朝方信守无核化承诺,停止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的相关行动,重新回到六方会谈的轨道上来。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中国政府呼吁有关各方冷静妥善应对,坚持通过协商和对话和平解决问题。中方将为此继续作出不懈努力。
(1)从国际关系角度指出朝鲜进行核试验的危害性。
(2)结合我国的外交政策说明中国政府对待朝鲜核试验问题的态度。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Z市市委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把经济发展的远景规划向群众展示,公开征求意见。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远景规划提建议,并将修订后的规划提高市人大审议、表决通过后再实施。该市市委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努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让老百姓共享民族发展成果。
材料二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内在历史底蕴和外在品位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Z市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耕读传家”是Z市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传统,Z市是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改革开放后,多年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缺失文化元素,“就好比一个人的身体发育了,可脑袋还是小孩子的,很不协调。”
(1)结合材料一用“我国的政党制度”有关知识分析Z市是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Z市要更好发展必须解决材料二中所反映问题的重要性。(12

A.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2010年4月14日,应巴西总统卢拉的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抵达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出席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金砖四国”领导人第二次正式会晤,并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巴西是联邦制国家,其现行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1)巴西实行什么形式的政体?
(2)这种形式的政体主要有哪些特征?
B. 科学思维常识
我省的温福铁路、福厦铁路先后开行时速250公里的动车组。以前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而今的动车组,每节车厢都有动力系统,共同发力推动火车快速前行,由“牵”变成了“推”,这和传统火车独靠机车头牵引行进相比是一个最大的变化。
(1)材料中的由“牵”变“推”运用了什么思维方式?
(2)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要注意什么问题?

我市某校高二(10)班召开“魅力世博会与活力新海西”主题班会。班会课上同学们交流了各自搜集的材料,展开讨论。
材料一: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隆重举行。中国国家馆可以全面展示全国各地、各民族的文化和最新的发展成就,从而让世界人民更深入地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材料二:福建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参与上海世博会工作,成立“福建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备委员会”,形成了4个备选的参博策划方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大民众踊跃参与,积极建言献策。
材料三:闽东菌菇、闽西“八大干”、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等福建特产亮相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会给福建的相关企业带来商机,促进海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材料四:华侨大学3名学生作为志愿者,担任世博会福建馆中英文解说员。他们不仅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要深刻理解福建馆的内涵和韵味,才能更好地介绍富有特色的闽派文化,展示和谐美好的八闽风貌。同时,也彰显青年学生的时代风采。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谈谈中华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2)小周同学认为,参博方案向公众征求意见具有积极意义,请你评析小周同学的观点。
(3)说明福建积极参与世博会对海西发展的经济意义。
(4)根据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青年学生应如何彰显时代风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经过改革开放大潮的塑造和市场经济熔炉的锤炼,深圳不仅创造了举世惊叹的物质奇迹,也创造了支撑经济特区迅速崛起的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不畏艰险、敢于牺牲、团结互助、扶贫济困,顾全大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深圳精神”。
材料二:2011年深圳将承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深圳市政府在迎接大运会的活动中,围绕“办赛事、办城市、创文明、惠民生”的主题,重视社会建设,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提出建设“幸福深圳”工程,全力提升深圳市民的幸福指数,赢得了市民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同时,深圳市民也积极参与到创建“幸福深圳”的活动中,他们甘当义工,奉献社会,关爱他人,为建设“幸福深圳”工程夯实根基;他们争做主人,献计献策,服务大运,为政府分忧解难。正所谓“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青年学生应当如何弘扬和培育“深圳精神”?
(2)结合材料二,从公民与国家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的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2009年10月—2010年11月的CPI走势

注: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英文缩写。按国际惯例,当CPI增幅连续超过3%时,即意味着有通货膨胀风险。
材料二:2010年11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物价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各级政府积极行动起来,把稳定物价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材料三:2010年12月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对2010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作出了适度调整:在通胀压力逐渐加大的背景下,稳定物价将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我国的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向稳健转变;出于“保增长”的需要,考虑到我国国债余额和赤字占GDP的比例依然可控,因此我国的财政政策依然保持不变,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指出导致CPI上涨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我国政府稳定物价提出合理化建议。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变”与“不变”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