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苏俄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比1920年少690万公顷,只及其1913年的85%。此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地积极性
B 国内战争使农业生产形势日益恶化
C 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D 苏俄工业化发展,工业反哺农业所致
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对国家国际地位有重要影响
②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是科技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
| A.①②③ | B.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是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 B.达尔文 | C.牛顿 | D.爱因斯坦 |
有学者说,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新和发展, 说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这些话包括: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③社会主义革命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④⑥ | C.①②④ | D.③④⑤ |
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 A.坚持“城市中心” | B.工农武装割据 |
| C.坚持“持久战” | D.实行人民民主 |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 A.顽固派和洋务派 | B.洋务派和维新派 |
| C.洋务派和革命派 | D.维新派和革命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