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我国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受到主要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发展中国家无法选择逃避,毕竟全球化能够提供发展的机遇。以下各项,对于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① 经济全球化过程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② 经济区域集团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
③ 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 ④ 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著名学者余秋雨指出:“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②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③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④城市经济的繁荣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是一种托喻。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 A.作为文学家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 | 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
| 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 | D.强烈希望国家富国强兵 |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这主要反映了
| 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 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 |
| 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 D.儒家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 |
某老师在一堂历史课上强调:宋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就内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学者的远大抱负。请问老师判断的依据主要是
| A.为天地立心,说明宋代学者以人为主体解释天理 |
| B.为生民立命,说明宋代市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视 |
| C.为往圣继绝学,说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 |
| D.为万世开太平,说明加强集权后,社会和谐太平 |
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件舒主张
| 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 | 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 |
| 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 | 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