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和人体内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对下图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过程表示干细胞能自我更新 |
B.b、c过程表示干细胞具有分化能力 |
C.a、b、c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情况不同 |
D.b过程形成的细胞直接组成器官,可供器官移植使用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
②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③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要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④荒漠中,食草昆虫→青蛙→蛇→鹰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如图表示某一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增长的曲线。现围绕此曲线的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K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其数值是恒定不变的 |
B.在K值之前,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年龄组成由增长型逐渐转为衰退型 |
C.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 |
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
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 000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
标记数/只 |
雌性个体数 |
雄性个体数 |
|
初捕 |
50 |
50 |
28 |
22 |
重捕 |
50 |
10 |
32 |
18 |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种群开始呈“J”型增长,达到K值后呈“S”型增长 |
B.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2时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
D.因为植物群落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 |
科研人员对某草原一种野生动物的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 |
B.死亡率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和天敌等因素 |
C.要合理利用该种动物资源,应将种群密度始终控制在D点 |
D. 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