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是: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                  状态。
(2)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最好采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法,以防止发生            现象。
(3)这种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方法属于                 法,一般固定酶时不采用这种方法,原因是                                          
(4)海藻酸钠溶液必须冷却至室温后才能和酵母混合,原因是                        
(5)该实验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与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白僵菌是一种真菌,其分生孢子寄生在林木害虫表皮、气孔或消化道上,使害虫死亡。回答下面问题:
(1)微生物培养技术可以从自然菌样中筛选较理想的生产用菌种。一般步骤为:采集菌样_富集培养→_
→性能测定。培养的白僵菌的菌样最好从____中采集。
(2)用于分离白僵菌菌种的培养基应选用____培养基(液体、固体)。配制的白僵菌培养基一定含有水、无机盐以及____和
(3)分离与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和接种工具都要进行 处理。
(4)白僵菌培养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和____

玉米中非甜粒(D) 对甜粒(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基因型ddrr和DDRR的两个,品种玉米,欲培育ddRR玉米品种。请分析回答
下列问题:
(1)若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原理是 ,就研究的两对相对性状而言,该原理涉及的染色体行为发生在
(亲本、F1)的__ 过程中。
(2)F2中选出甜粒抗病个体自交得F3,在F3中应淘汰____ 个体,淘汰后群体中R基因频率为____
(3)若不改变育种方法,要在较短年限内获得ddRR品种,可将F2中选出的甜粒抗病个体的种子进行
种植,然后筛选不出现性状分离的株系。此外,还可采用 育种缩短育种年限,该过程中须在 时期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以获得纯合植株。

某种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一次繁殖产生子代数量多,是遗传实验的理想材料。研究发现其眼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独立遗传。已知A、a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机理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由图可知,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
(2)现有一只纯合猩红眼雌性个体,其基因型为aaBB或 _。可通过杂交实验确定该个体基因型,请完善以下方案(有各种眼色的纯合个体供选用)。实验方案:取表现型为 个体与该猩红眼雌性个体杂交,F1均为暗红眼,将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统计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
①若F2雄性个体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则该个体基因型为aaBB。
②若F2雄性个体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______,则该个体
基因型为另一种。

雾霾主要成分之一是大气中的颗粒物质(PM)j其中PM2,5(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颗粒物)由于在空气中留存时间长,其表面吸附的有害物质多,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成为目前环境研究的重点。
(1) PM2.5刺激人体呼吸道粘膜引起咳嗽反应。人体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外来异物保持气道清洁,
体现了该细胞的 免疫作用。另外,巨噬细胞还能通过传递抗原激活特异性免疫反
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功能。
(2) PM2.5含量过高时可能会使人出现发热症状;人体体温感觉中枢位于 ,当患者体温高于正常时,下丘脑感受到变化通过___ _调节发送信息,使汗腺分泌增加、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减少。此时血浆的____升高,,患者应及时____

研究提高油桃产量的栽培措施和环境因素,科研人员检测并比较了6月晴朗天气下露天种植、大棚种植和大棚一次性施加CO2种植油桃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露天种植出现“午休”现象,到达低谷时叶肉细胞叶绿体中C5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大棚种
植条件下油桃在上午10时光合速率处于低谷,其主要原因是 ;若遇阴天,大棚
内油桃光合速率第一次峰值将较晴天__ (提前、推迟)。
(2)据图分析,大棚种植时人工施加CO2最佳时间是 时,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
提高大棚栽培油桃产量的措施有
(3)研究发现,在油桃果实膨大期,当土壤水分亏缺时,根细胞迅速合成某种化学物质X。有
人推测该物质运输到叶片,能影响气孔导度.他们做了如下实验:从同一植株上剪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3片叶,分别将叶柄下部浸在不同浓度X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

以上实验操作中有不完善的地方,请指二处并加以修正。、
①____
_ ______ 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