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请回答:
(1)请以美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
(3)为了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联、中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其原因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共八大方针形成的重要背景。
材料二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
——《邓小平文选》
(2)材料二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具体表现及原因。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邓小平文选》
(3)八大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依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八大路线之间的关系。

应对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政策十分重要。
材料一工厂让大批工人集中在一个屋檐下操作复杂的机器,整个生产过程中,每个工人负责单一工序,到19世纪中期,标准化批量生产成为工业社会的特征。工业化的机器和厂房是非常昂贵的投资,股份公司迅速成为工业社会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同时,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公司和其它金融企业为了适应股份公司的需要也纷纷兴起。博尔顿在索霍工厂设立了害病工人救助基金,开设一个图书馆,并且慷慨地资助该地区公共学校的创办。他并未忘记自己也曾亲手劳动过。1782年,英国政府制订了“吉尔伯特法”,要求救贫税管理人员为贫民在农场里找工作,如工资不够维持生计,就应该从济贫税里抽取补贴。
材料二危机的最险恶阶段过去后,财政部开始加强薄弱银行和取消不健全银行。首先,复兴金融公司在1933年8月和1935年7月之间,提供十亿多美元款项,用以帮助六千四百六十八家被认为基本健全的银行。其次,在这两年中,财政部和各州官员清理了二千三百五十二家银行。因此,政府就加强了这个资本主义经济最关键和最敏感的部门,并将之交回私人之手。不过,这个部门将受到彻底的公共控制。
1935年《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是罗斯福自己对这种大规模金融改革工作的贡献。该法授予证券交易委员会以完全管制控股公司金融活动的权利,迫使庞大公用事业帝国在五年之内消亡。不过,它允许控制单一、整体的经营体系的小控股公司继续存在。
——(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著《一九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英国工业革命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创新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奥多·罗斯福政府对垄断组织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所做出的努力。(9分)

新加坡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
材料一摆脱英属殖民地地位及“星(新)马”合并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经济等多项政策上很快就产生严重的分歧。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导致新加坡最终在1965年被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并于8月9日被迫宣布独立,世界对新加坡是否能继续存在表示疑问。
材料二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材料三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于2014年2月15日举行了第47届悼念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祭礼。总商会希望借这个悼念仪式让新加坡年轻一代牢记日本占据时期的悲惨日子,同时让人民了解自由与和平的可贵,以及全面防卫的重要性。
材料四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志。
材料五 1978年邓小平访问新加坡的时候,基本上就在构思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直到南巡以后,正式提出向新加坡学习。早期,中国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感兴趣;后来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又对新加坡的金融制度感兴趣;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时对工业园区感兴趣;到了天津生态城,是对新加坡的环境与生态发展感兴趣。
新加坡作为一个华人社会,如何构建出了清廉的政府和法治的社会?当然很多官员都说,那么小个国家我怎么学?我觉得那都是借口,大国小国都值得取经。国家大小不是问题,小国家反而不好治理,因为小国家的吸收消化能力不强,所以不能犯错误,一定要科学决策。你看新加坡建国以后,从没犯过重大错误,光是这一点就值得好好学习。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访谈录“李光耀与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加坡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加坡、中国确立“公祭日”(防卫日)的共同原因。
指出中国确立的“公祭日”与新加坡的本质区别,中国和新加坡相似的举措的有什么现实意义?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第一届总统大选:华盛顿获69%选票华盛顿的副手:副总统约翰·亚当斯亨廷顿用一条隽语概括了美国的政治结构之所以独一无二:“不是因为它太年轻,而是因为它太古老。”独立后的美国基本上维持了独立之前的政治体制,这种体制完全适合美国社会,因此,美国的民主体制简直是与生俱来。同样,在这样的社会土壤下不会出现视名利如粪土的“圣人”,只会出产能审时度势的“绅士”。
材料二无论是什么主观、客观原因促成华盛顿自动引退,这次引退仍是对当时世界上普遍盛行的君主制和终身制的否定,是资产阶级共和制的重大发展。华盛顿的二任引退是近代史上一个创举,它首次冲破了旧的封建传统束缚。实行政府首脑的任期制,是使资产阶级议会制共和国趋于完善的重要一步。在美国历史上,华盛顿也因此树立了一个坚持民主、反对专制独裁,不搞终身制的范例。
材料三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1)材料二表明华盛顿拒绝称王,材料二表明华盛顿拒绝称王,请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客观原因。但有人认为,华盛顿实际上具备称王的条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并说明美国的这种政体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美国的影响有哪些?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内阁首相伊藤博文把大清朝研究得很透彻。他说中国失败后会发奋有为,殊不知一二年后,又因循苟安,诚如西洋人形容中国所说又“睡觉”矣。……1891年,丁汝昌的一位幕僚随舰队访问日本时写道:“今夫与日本之海军力比较,当在伯仲之间,然日本年购大舰,月增强盛。我若安于目前之海军,不讲进取之术,将来之事未易遽言。”
——战史2月12日:北洋水师向日本海军投降2015-02-12 08:51
材料二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侵华战争的缘由在于中国人不懂得现代文明社会准则。反帝的义和团运动更是典型的极端民族主义者的做法:义和团又是愚昧的,装神弄鬼,自称“刀枪不入”,试图通过封建迷信活动来战胜西方的洋枪大炮,可笑至极。反过来,西方则是有道理的。八国联军侵华是因为慈禧太后包庇义和团对德国公使克林德和日本驻华使馆书记杉山彬的杀害,并且慈禧太后还不知死活的同时向西方十余国宣战,根本不知道“宣战”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材料三奈须重雄先生介绍,这张照片刊登在1942年6月3日(日本昭和十七年六月三日)日本《朝日新闻》上,内容为表彰日寇占领义乌期间,侵华日军浙东作战防疫给水挺身队队员头戴防毒面具、穿着防生化服装、担架“救护”遇难者的“英雄事迹”,图片背景是一座牌楼和不远处隐约可见的小山坡。

材料四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7月26日,中国、美国和英国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但是,日本政府予以拒绝,并先后三次扩军动员,准备进行本土决战。当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8月8日,宣布对日作战。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对日本关东军发动全面进攻。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停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及甲午战争对中国的主要危害
(2)依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评价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