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2年2月7日,欧共体12个成员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市,正式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签字仪式结束后,荷兰首相吕贝尔斯说:对欧共体的三亿多人民来说,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令人满意和充满希望的时刻。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欧洲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材料三  1991年, 中国、中国台北和香港地区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标志着这个地区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2)材料一、二、三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前期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美、欧、日,只有18%在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现在它们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和销售有20%是在国内进行。
(3)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种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这种发展趋势的双重性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民生一直是古今中外统治者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民生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统治的安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
材料二《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材料三“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自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1924年孙中山《建国纲领》
材料四 1929年10月,一片繁荣的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股价狂跌,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激增。但政府没有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结果胡佛总统的名字成了贫困的同义词。1933年,罗斯福总统大刀阔斧的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为失业者、儿童、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政府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兴办田纳西河流域改造等公共工程,雇佣了数百万人,使中下层民众收入提高,新政推动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孟子提出的为政思想和具体的为政措施。
(2)上引材料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
(3)与封建统治者相比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民生主张有何发展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4)根据材料四概括罗斯福新政社会救济政策的特点并加以评价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之花,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A:“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C:“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
材料二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A、B、C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时期思想活跃的局面?
(2)材料五所示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思想理论?这一思想理论对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民主进程起了巨大作用,请概述其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学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发起的一场运动的名称。请概要指出这场运动的意义。
(4)材料四描述的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的哪一革命理论的实践?列举毛泽东集中阐述这一理论的三篇重要文章。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标志是什么?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英人于世界民族中,诚不愧为先觉,彼既认明王权不当绝对,即创为根本大法,使国中贤智,得所准据,以发抒其意气。
——章士钊《政本》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建国初期,中国民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那一套陈腐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请回答:
①依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②材料二中的“根本大法”是指哪部法律?此后,以此为依据英国逐渐确立了什么政体?
③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④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哪些民主政治“新制度”。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但国际联盟就普遍性、广泛性来说,远不能与联合国相比。阅读材料:
材料一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它。
——伯思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联合国成立以来头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军方面却一事元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由于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的祸殃。
——伯思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漫画:联合国秘书长交接

回答问题:
(1)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什么共同追求?两大国际组织建立的基础有何不同?(6分)
(2)从成员国构成的角度,说明联合国为何更具“普遍性、广泛性”。(4分)
(3)结合材料二和三,如何评价了联合国的作用? 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
(4)从材料一、二和三中看,国联和联合国存在哪一相同的问题?分析其主要症结。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阿拉伯国家联盟会员国(埃及、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外约旦、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的总理和外交部长于1947年12月8日至17日在开罗召开了一次会议,发布了一项声明说:阿拉伯人“决心为反对联合国分裂巴勒斯坦的决议而战,并且遵照真主的意旨,决战至最后胜利”。
材料二

材料三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总统是战争的英雄、和平的英雄,他为和平而生,为原则而死。
——萨达特墓碑上的铭文
材料四他最后唱的歌是和平之歌,他把歌词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但是子弹射穿了口袋里的歌词。
——以色列外长佩雷斯纪念拉宾的讲话
回答:
(1)材料一的声明发表的背景是什么?这一背景导致了什么后果?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萨达特为什么被称为”和平的英雄”?他的行为有什么影响?
(4)佩雷斯为何如此评价拉宾?
(5)综合以上二、三、四则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请你归纳以下阻碍中东和平进程的因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