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农业 | B.全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
C.比其他农业生产类型生产过程复杂 | D.单产一般比小麦低 |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29-30题。下列描述与图示地区相符的是
A.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 | B.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
C.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 D.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历史时期以来,该地大部分聚落逐步向地势较高的地区转移,其主要原因是
A.洪水泛滥 | B.坡地开发 | C.交通线增多 | D.荒漠化范围扩大 |
读图,“沿我国某山地南北向剖面1月平均气温变化”图,回答27--28题。该山地最可能属于( )
A.阴山 | B.秦岭 |
C.南岭 | D.天山 |
该山地气温最低处位于( )
A.北坡海拔200—500米 |
B.北坡海拔500一l500米 |
C.南坡海拔200—500米 |
D.南坡海拔500—1500米 |
读“东北地区河流封冻等日数线分布图”,回答25~26题。造成MP两地河流封冻日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海拔高低
②冬季风的影响强度
③水流速度
④纬度位置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松花江防汛部门,密切注意P河段冰情,采取的合理手段是()
A.利用GPS技术,分析河流未来封冻情况 |
B.利用GIS技术,定位冰块的流淌速度 |
C.利用RS技术,确定封冻河段 |
D.利用数字地球,虚拟河流封冻 |
读下面两区域图,完成23~24题。图中M、N是世界著名河流,两河共同的特征是 ( )
A.上游多峡谷,落差大 |
B.下游补给量大 |
C.水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
D.支流少 |
乙图中①②两地的自然带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①地:热带雨林带,纬度 | B.①地:热带草原带,地形 |
C.②地:热带雨林带,地形 | D.②地:热带草原带,洋流 |
该图是世界某一地理事物分布地图(图中面积大小表示该地理事物数量的多少),读图完成21~22题。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最可能是()
A.太阳辐射总量 | B.年蒸发总量 |
C.水资源蕴藏量 | D.石油蕴藏量 |
影响该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 B.大气环流 | C.地质条件 | D.经济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