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 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
B.通过打败阿伯船队,确立了海上霸权,垄断亚欧贸易长达一个世纪之久 |
C.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
D.通过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和发展银行信贷业,使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 |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写到:“盖(孝文)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此话属于
A.历史事实 | B.一手史料 | C.史料解释 | D.历史评价 |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委员会授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莫言的代表作如《丰乳肥臀》,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描写了百年中国大陆沧桑变化史,彻底颠覆了官定历史叙事模式。小说对土改、文革、经济热等都有极深的揭露和反思。据此推测,莫言的写作风格属于
A.现实主义 | B.浪漫主义 | C.社会主义 | D.现代主义 |
元杂剧作家众多,名剧迭出,反映了当时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其中关汉卿的《窦娥冤》最突出的社会意义是
A.反映了民族矛盾的激化 | B.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 |
C.表现了反叛传统礼教的精神 | D.满足了各阶层的文化需求 |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A.国民革命时期 | B.井冈山时期 | C.延安时期 | D.过渡时期 |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新青年》在北大创刊 |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
C.《申报》上刊登宣统帝退位的消息 |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