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二  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三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两条)?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通电就是面向广大范围公开拍发的电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通电发展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06年12月3日
广州绅商易学清等11人联名通电提出,勿将广九路权许外人。
1907年11月11日
安徽铁路公司通电,力请自办浦口至信阳铁路。
1909年11月
湖北铁路协会等团体通电军机处、外务部等,申求该省境内铁路准予商办。
1911年10月12日
湖北军政府即发出10道通电,宣告武昌光复,并呼吁各省响应。
1912年1月2日
孙中山在南京发表《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
1912年4月29日
南京留守黄兴通电,倡导“劝募国民捐,以减少外债之输入”。
1919年2月
北京等地社会团体即纷纷通电,要求公布并废除中日间所定各项密约。
1919年5月22日
成都高等师范全体学生通电,要求释放被捕学生,慰留辞职校长,惩办卖国贼。
1919年8月2日
少年贵州会通电称:“敝会虽地处僻隅”,但“责无旁贷”,各项行动“务期达到目的”。
1935年3月2日
蒋介石通电倡导发展体育运动:“查运动为锻炼国民体魄,以达成强种救国重要工作之一。实应极力提倡,普遍发展。”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提出改组政府、停止内战等主张。
1936年12月19日
中共发表《对西安事变通电》,呼吁各党各派,共赴国难。


——摘编自夏维奇《“政治之利器:通电与近代中国政治生态的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通电产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电发展的方向。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通电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美国建国后。不断调整其外交政策,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们处理外国事务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在与它们发展商务关系时,尽量避免涉及政治。我们真正的政策,乃是避免同任何外国订立永久的同盟。
——华盛顿《告别演说》
材料二美国在二战期间大事年表

1939年11月
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
1941年3月
通过《租借法》,并确定“先欧后亚”战略
1941年8月——9月
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苏美英达成军事协议
1941年12月8日
美英对日宣战
1942年1月1日
美国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2年6月
美日中途岛海战
1942年11月——1945年4月
美英:“两栖登陆”;西西里岛登陆;“诺曼底登陆”
美苏:易北河会师
1943年11月——1945年7月
先后召开了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1945年8月
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分别投下一颗原子弹


材料三: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时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
——百度文库
(1)根据材料一,华盛顿提出了怎样的思想?结合史实,分析这一思想对美国及世界的历史影响。
(2)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具体分析美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尼克松改变了世界”这一判断的理解。

东南亚地区一直是中国与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出土了大量中国陶瓷(如下图)。特别是明代各个时期的各种类型瓷器在海外都有发现,范围广、数量大。

材料二
1872年,南洋华侨陈启源投资7000多两银子,在家乡广东南海县创办使用机器设备生产的“继昌隆缫丝厂”,是东南亚华侨投资中国开办近代工业的开始。……从1912—1919年间,华侨投资的工业、商业、交通运输及房地产多达1042家,投资金额达到7100万元。1920—1930年间,由于东南亚华侨经济力量的发展,以及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华侨回国投资再次出现新的高潮。
——李国梁《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跨国经营与中国》
材料三
表:东南亚国家(ASEAN)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变化(实际使用额)(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1984
1986
1988
1992
1993
1994
东南亚总计
8.5
24.7
42.6
271.6
1007.8
1871.6
增长率(%)
61.5
10.2
15.7
208.9
271.0
85.7
占外资比例
0.6
1.1
1.1
2.4
3.6
5.5


——据JETRO《中国经济》1996年3月号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海外陶瓷贸易在明代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国内政治的发展演变是如何推动南洋华侨回国投资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背景分析东南亚国家对中国投资的特点,并简析这些投资活动的意义。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变化受到双方和世界的影响,同时也对双方及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2年,他(高杉晋作)乘千岁丸号船到达上海……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独立斗争的决心。他于1862年8月归国,立即成为长州攘夷派的急先锋。
──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
日本刚刚开国,吉田松荫就说过:“养国力、割易取之朝鲜、满洲(中国东北)、支那(中国)。”
——《大国崛起·日本》
材料二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材料三从近代历史的大背景看,一百多年来中日实力有过两次“换位”。第一次是1894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第二次则是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40余年的“世界第二”地位。
——摘编自辛仲楚《中日实力在甲午战争后发生第一次“换位”》
(1)根据材料一,简述晚清局势对日本人士的双重影响。19世纪末,日本是如何侵略中国以“养国力”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与中国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这两次“换位”的不同背景。

北京同仁堂见证了中国300多年社会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片断一 1669年同仁堂由乐显扬创建,1723 年开始供奉御药,创业初成。同仁堂人以“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为己任,讲究“仁心仁术”之道。
片断二步入近代,同仁堂除加强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外,还积极利用官方联系以图在原材料、定价权、品牌维护、资金方面获得好处,企业获得新发展。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同仁堂业务逐渐萎缩。
片断三解放后,同仁堂业务逐渐恢复和发展。1954年8月27日,随着乐松生在一纸协议上签上姓名,乐家拥有同仁堂300余年的历史戛然而止。
1992年同仁堂单独挂牌成立了“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1993 年,同仁堂在香港开设海外第一家门店。1995 年初以来,同仁堂10条生产线通过澳大利亚 TGA 认证,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1998 年以后, 同仁堂在世界各地开店 22 家。
——据杨在军《家族企业长寿之家族因素剖析》等
(1)据片断一,指出同仁堂的文化理念与中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相吻合,该流派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据片断二,概括近代同仁堂的发展态势,并结合时代背景简述其原因。
(3)据片断三,指出推动同仁堂在1954年转型的历史事件。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同仁堂经营模式改变的有利条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