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诸子集成》 
材料二  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 ……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陪审法庭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
——《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
材料三  商鞅设立了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新法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凡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可赏爵一级,田一顷,住宅九亩;要做官的,可做五十石俸禄的官;斩敌首两个,可做百石的官,以此类推。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四  梭伦修改宪法,规定……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500麦斗者”,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300麦斗者为第二等级,称为“骑士级”, 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者为第三等级,称为“双牛级”,可担任低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以下者为第四等级,称为“日佣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
——崔连仲《世界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制思想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根本原因。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当时生活在秦国的平民和雅典的公民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并分析其共同作用。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改革对两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汉人驱逐蒙古人之后,又受到另外两个王朝即汉人的明朝和满人的清朝的统治。满人与蒙古人一样,成功地统治了中国,因为他们在维持对政府机关控制时,给汉人士大夫以显赫地位和参政机会。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农业经济、儒家生活方式、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制度和身居北京的天子受人尊敬的统治——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明清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明清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能够长期统治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并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材料二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材料三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材料四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
——袁峰《比较政府与政治》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各自特点。并从经济方面分析其成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解决“独立之初面临的问题”的策略。对比材料二、三,从中央集权程度方面分析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和美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差异。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欧美代议制民主有哪些不同的“具体方式”。并指出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被称为民主制度,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讲
材料二英国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利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材料三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四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而且在事先公开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人权宣言》
(1)据材料一,全体雅典人都享有公民权吗?为什么?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英国国王是如何逐渐“统而不治”的?
(2)比较材料三、四,找出他们在内容上的相同点结合所学,说明罗马法对罗马帝国及世界的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一、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文化政策是国家政策的重要内容,其制定与特定时代背景相关,也会对后世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材料二宋明理学给中国民族精神裹上了小脚,其中根深蒂固的“正统观念”就是十分突出的一个表现。
——何兆武《经典七日谈》
材料三宋明时期我国文化出现了一种奇特现象:理学使人们的思想日益僵化,而文学艺术则争奇斗艳,充满活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汉武帝“利禄的引诱”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2)据材料二,当时的“正统观念”有哪些?分析理学“给我们的民族精神裹上了小脚”的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思想僵化与文学艺术争奇斗艳局面并存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