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中的三图片,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哪些区域经济集团?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种趋势?
材料二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的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也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2)近代以来,哪些技术的发展使世界越来越小?“地球村”的说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种趋势?
材料三   到1986年时,第三世界国家的外债已经接近10000亿美元,支付债务利息占去了其出口收入的四分之一到一半。为了支付债务利息,第三世界各国政府都减少了它们的社会支出和进口。但是由于工业国三分之一的出口目的地是第三世界,所以第三世界进口额的减少立即导致了第一世界失业人口的增加。……失业率的上升转而又引起对保护性关税的需求……这些经济问题驱散了二战后的自信心和愉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材料三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中出现的什么现象?除此之外,经济全球化还带来了哪些问题?
(4)提出你对解决经济全球化弊端的合理化建议。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现代报刊业走向繁荣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4分)伴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经济秩序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两白银)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贸易状况。并指出它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
材料二 1965~1985年世界贸易示意图

(2)材料二反映了世界贸易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并分析其成因。(5分)
材料三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协定”。它只是一个准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关贸总协定的主要手段是协商,没有具备法律约束性的强制手段。
WTO协定第2条规定:“包括在附件1、2、3中的各项协议及附属法律文件(以下简称“多边贸易协议”)是本协定的组成部分,对所有成员方均具约束力。”第15条又规定:“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从而奠定了WTO法律制度或规则优于各国国内法的宪法性原则。
——赵维田《世界贸易组织(WTO)》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必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5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一切真正的民主制之下,行政职位并不是一种便宜,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凡是需要专门才能的地方,例如军事职务,就应该由选举来充任;而抽签则适宜于只需要有健全的理智、公正与廉洁就够了的地方,例如审判职务。……国家的扩大给予了公共权威的受托者更多的诱惑和滥用权力的办法;所以越是政府应该有力量来约束人民,则主权者这方面也就越应该有力量来约束政府。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没有考试,虽有奇才之士,具飞天的本领,我们亦无法可以晓得,正不知天下埋没了多少的人材呢!因为没有考试的缘故,一班并不懂得政治的人,他也想去做官,弄得乌烟瘴气,人民怨恨。……五权宪法如一部大机器,直接民权又是机器的制扣。人民有了直接民权的选举权,尤必有罢官权,选之在民,罢之亦在民。
——孙中山《五权宪法草案》
(1)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如何理解“行政职位并不是一种便宜”的说法。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官员选拔和制约方式上有何新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戊戌变法是在甲午战后朝野上下求变思潮推动下发生的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教育、新闻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实际上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环节。
—— 郭汉民《放开眼界看“戊戌”》
材料二我认为今后对维新派与维新运动的深入研究,应充分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思路,特别是要坚持正确的评价标准。对于包括维新派与维新运动在内的一切历史事件与人物,既要弄清楚其起因和思想动机,又绝不能止步于此,而应深入、具体地考察其在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效果。而且,对于社会效果的考察,也应当着重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发展变化上,而不是笼统、抽象地谈论所谓的“斗争精神”云云。
—— 赵春晨《坚持实践第一,重在社会效果的评价标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戊戌变法……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指出作者关于维新变法的评价标准,并结合史实予以论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1950年起到2008年的58年历程中,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2亿美元到200亿美元用了29年。从2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29年,其中,从200亿美元到5 000亿美元用了23年,从5 0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6年,2002~2007年6年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合计已超过1979~2001年的总和。
材料二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百分比)

年代
1978
1985
1986
2007
初级产品
53.5
50.5
36.4
5.1
工业制成品
46.5
49.5
63.6
94.9

材料三 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示意图(单位:百分比)

材料四 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方式情况(单位:亿美元)

项目
金额
比重(%)
贸易方式
一般贸易
5 385.8
44.2
加工贸易
6 176.5
50.7
其他贸易
617.8
5.1

——以上资料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出口贸易总额后29年比前29年增速较快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002~2007年间进出口贸易飞速增长的主要国内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这种趋势的主要国际因素。
(3)据材料三、四,我国对外贸易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应对?

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批评这一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所不及者维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
——曹聚仁著《中国近百年史话》
材料二 1912年初,孙中山、黄兴等为筹措南京临时政府运转经费,积极尝试与日本合办汉冶萍公司和轮船招商局以获得资金,这一举措遭到立宪派张謇、同盟会元老章太炎等人的坚决反对,其理由除国权受损外,更强调此事未交参议院议决,显悖《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侯宜杰著《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梁启超批评的“这一派”是哪派?其批判是否有理?为什么?
(2)材料二中张謇等人的行为体现了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推进现代化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