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有啥别有病”,可是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人敢说自己绝对不会生病。看病吃药是人的基本需求,但药怎么吃的确是门大学问。回答13~14题。生活中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可我们生病时还是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启示我们必须坚持
|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 B.矛盾主次方面的统一 |
| C.主次矛盾的统一 | D.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
下面是常见镇痛药复方阿司匹林片的说明书(部分)。其中蕴涵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 适应症 |
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病、牙痛、肌肉痛、关节痛 |
| 禁忌 |
本品应避免过量服用,过量服用可使中枢神经、肝肾功能、血液系统等遭到损害,一旦发生应立即就医 |
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②事物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
|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科学家预测,2009年7月22日,将在中国大陆长江流域发生日全食,这一预测已被实际观测的结果所证实。这表明()
| A.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
| B.成功的预测取决于人们是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 C.自然活动和人的活动有一定的关系 |
| D.人的预测能对客观事物产生重大的影响 |
文字是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东巴象形文字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它夸张、简约、气势生动,在丽江、中甸等纳西族地区沿用达十多个世纪。右图是东巴文中的“太阳”和“月亮”,从中我们获得的哲学启示是()
| 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
|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
| C.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
|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一位哲人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下列观点与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①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矛盾各不相同
③事物的矛盾是人们永远不能解决的 ④不同意识对事物所起的作用不同
| A.① ② | B.① ③ | C.② ④ | D.② ③ |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广东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发挥本省的比较优势,确立了分类指导方针和不同政策措施,力争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东西两翼地区达到宽裕小康水平,山区全面实现小康;201 。年,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2020 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段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 B.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
| C.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 D.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
在城市建设中,“千城一面”暴露的是继承文化的乏力,创新地域文化的无术。一个城市要具有个性和魅力,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克隆”,而在于立足城市的历史积淀,保护文化遗产、挖掘人文资源,注人开放、包容、鲜活的时代元素。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 A.事物发展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
| B.事物的发展不是重复别人做过的事情 |
| C.事物的发展总是将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
| D.事物在批判与继承、联系与创新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