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地有一懒汉打电话要求“110”代买早点,当地民警接到“求助”电话后感到左右为难。但想到“110”的“有警必接,有求必应,有险必救”的承诺,还是买好早点送到求助者家中。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给懒汉送早点是警察的职责
B.求助“110”送早点是群众的合法权利
C.哪些事情该找政府,哪些事情不该找政府,体现出公民政治素养的高低
D.公民要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以改进政府的工作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纸上得来终是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首宋诗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一个人的知识是由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构成 B.书本知识只是间接经验
C.要取得成功必须事事亲身实践 D.既要刻苦读书,又要注重实践

下列观点包含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②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④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庄子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辩”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第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确认了( )

A.世界上不存在正确的认识
B.人们的观点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C.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党的会议指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据此回答问题
我们之所以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其哲学依据是( )

A.党和群众不可分 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的世界观永远是正确的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火车头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认识论依据是( )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B.认识在不断扩展、深化和向前推移
C.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D.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

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有饿死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这段话所蕴涵的哲理是(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劳动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C.人民群众的实践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
D.劳动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知识分子创造精神财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