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
B.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
C.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
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
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下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
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
D.c-d年,种群数量增加,其年龄组成是增长型 |
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横轴为诱捕灯间距)()
A.若标记总量为 N,回收率为 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 N/a |
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
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 |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 |
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 |
B.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
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
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
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扦插枝条生根进行的探究实验,S为插条形态学上端,X为插条的形态学下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
B.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扦插枝条形态学上、下端在空间中的位置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
C.植物的种类不属于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
D.甲、乙、丙生根的部位分别是X、S、X |
下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
B.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
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
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