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决定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土宜于陶。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奉皇帝之命督造),因改名景德镇。瓷器生产过程紧密有序,“共计一环工力,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
景德……业制陶器,利济天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四方远近事陶之人,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明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工”。
——选自于《景德镇陶录》《明清经济及中外关系》
(1)结合材料一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景德镇的瓷器制作需经过取土、炼泥、洗料、做坯、喷釉、满熏、烧炉等过程。由于制瓷业上千年的发展,目前景德镇瓷土可开采储量不足100万吨。
(2)指出景德镇制瓷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结合图19,分析该流域内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鄱阳湖环境功能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鄱阳湖地区资源丰富,基础条件较好,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区域竞争力较弱。因此,要加强生态经济区内各中心城市间的协调互动,打造鄱阳湖城市群。同时推动城市群与省内其他城市联动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启动南昌、九江、新余等工业城市的区域性热电联产工程,利用电厂余热余压集中供热供冷,有效节能。
(4)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说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措施?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台湾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省份,读右图回答问题。
(1)说出对台湾危害最严重的两种自然灾害类型,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当①处发生地震时,比较②、③两地的烈度差异,并说明原因。
安徽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工业基础较雄厚,其皖江(长江的安徽段)城市带被列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国家级示范区。回答问题。(共17分)
(1)读图16,指出该省的城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2)该省2007年的洪涝具有代表性。分析该省洪涝灾害频繁且灾情严重的原因。
(3)图18中最能反映图17(芜湖市用地示意图)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曲线是。
(4)江苏某酿造厂计划迁至图17中的丙地区。评价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图中a为等温线,b为锋线(锋面与地面交线),且b向偏北方向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位于_______(南、北)半球,锋面b按性质划分属于_______锋。
(2)由当前,甲、乙两处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哪一处?为什么?
(3)乙处未来一、二天内天气变化过程如何?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淮海经济区是由苏北、皖北、鲁南、豫东二十个地级市组成的一个经济地域。
材料二 城市产业联系强度反映了某一城市产业发展的对外辐射能力,其大小取决于该城市的产业状况及与周边城市的距离,下左图示意淮海经济区及内部各城市产业联系强度。
材料三 有机磷是是磷元素在土壤中的一种形态,农业中多常用有机磷类农药以降低农作物病虫害。下右图为淮河入湖口沉积物有机磷垂向分布示意。
(1)简述淮海经济区的基本自然地理特征。
(2)简述淮海经济区内城市产业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并简析徐州产业联系强度大的原因。
(3)描述淮河入湖口沉积物中有机磷的垂向分布特点,简析从表层到20cm处变化特点的原因。
根据所给图文材料,问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东北甲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来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简图。
材料二:目前,俄罗斯正计划将其远东地区的数百万公顷闲置土地以象征性的租金长期租给外国人耕种。
(1)指出甲地区发展“井灌种稻”的有利水源条件,并分析该条件的主要成因。(12分)
(2)近年来中国人到乙地区租种土地现象不断增多,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