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世博会被称为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奥运会。

(2)读图15和图16,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东北部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共同区位条件。
美国1965年~1983年间不同地区的净移民人口数量表(单位:千人)

地区
1965年~1970年
1970年~1975年
1975年~1980年
1980年~1983年
东北部
-715
-1342
-1486
-640
南部
+656
+1829
+1764
+1194
西部
+696
+708
+893
+509

注:净移民人口数量=迁入移民数量-迁出移民数量
(3)读上表,描述美国东北部地区人口迁移的特点。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A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A区域();B区域()。
(2)A区域和B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
①资金

②劳动力

③技术、管理

④原料、燃料

⑤劳动密集型产业
(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

读某河流水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流
长度(米)
径流量(亿立方米)
干支流通航里程(万千米)
河口航道水深(米)
河口地区通航能力(万吨)
流域面积(万平方公里)

6300
9600
5.75
10
5
180

1320
790
0.16
3~3.3
0.15~0.3
22.4

(1)图中代号A处的水利工程,成功蓄水到156米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2)可以沟通B、C的陆上铁路为(不定项选择)
A.京广线 B.京九线 C.第一亚欧大陆桥 D.第二亚欧大陆桥
(3)两河流主要承担的运输任务有(不定项选择)
A.旅客 B.原油 C.粮食 D.铁矿石
(4)在甲河流域,上游应______________,重点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中游应________________,防治水患;下游综合治理______________。
(5)过去甲河的航运量只有乙河的十分之一,如今甲河的航运量已超过乙河,跃居世界内河航运第一位,试分析其原因:

读图完成



(1)图中所示等温线为___季节气温分布情况,相对于同纬度而言E处气温偏______,主要受________影响;F处气温偏_____,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
(2)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在方框图中填上适当的工业部门,完成煤炭生产的产业链条。该产业链条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多项选择)。
A.废气污染 B.水体污染 C.固体废物污染 D.辐射污染
(3)未来中国将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将会导致图示地区______工业的衰落,下列属于该地实施并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是(多项选择)
A.加强交通建设,提高外运能力
B.建设了系列引水工程,缓解水资源不足
C.扩大开采量
D.建立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所,以适应产业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
E.一方面建坑口电站,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提高能源输出结构水平
F.延长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G.大力发展轻纺、高新技术、旅游业,降低重化工比重
(4)为做到“环境友好”,该地进一步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措施。
(5)图中太原为我国火箭发射基地之一,试分析其该工业布局的区位条件。

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为我国地区,该地区主要地形是;乙为我国地区。
(2)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

地区
土壤类型
耕地类型
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平均比较)








(3)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请简要分析为什么能形成商品粮基地?(从自然、人文等方面分析)

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改革开放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表反映的是2007年环渤海地区及全国的重工业比重和能源、水资源利用状况。读表回答问题。
blob.png
注:工业新水月量指工业企业生产用水中消耗的新鲜水量。
1.与全国相比,环渤海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有什么特点?
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本地区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